第(2/3)页 “这个就是林序同志了,你的密级应该已经看过相应的资料了,但这是第一次见面吧?” “是的是的!” 刘韬热情地朝着林序伸出手。 “林序同志,您辛苦了。” 他的语气很客气-——跟其他所有人一样,在林序面前,他们总是保持着那么一分敬意。 “没事,不辛苦。” 林序带着刘韬重新在沙发上坐下,随后问道: “我们从哪里聊起?” “就从您提到过的Randall-Sundrum-II模型吧-——我对您在文件里提到过的引入‘负熵流’因子的概念还是有点模糊。” “主要的点在于,这个问题在数学构造上并不是那么清晰。” “这我无能为力。” 林序摊了摊手。 时间太短,他看到的信息太有限。 你要讲讲关键点倒还好,讲数学构造? 拉倒吧。 刘韬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情,但他立刻将这样的神情隐藏了起来。 确实。 自己多少还是有些太乐观了。 虽然听说,之前林序同志在自家的客厅里跟许多学界的大佬讨论了有关“高维通道”的问题,但其实从总结上来看,那些问题大多数都集中在现象级别、原理级别。 数学构造方面的论证,几乎是不涉及的。 自己去强求这方面的信息,还是过于强人所难了。 想到这里,他语气中略带着几分“安慰”地说道: “没关系,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。” “不过能不能请您帮个忙?如果下次还能见到这些理论的话,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,这个负熵流因子的引入,具体是在哪个部分引入的?” “比如,负熵流因子是在能量-动量张量中增加的,还是在标量场中引入负熵特征达到的,这个问题很关键,我们” “等等。” 林序突然抬手打断了刘韬。 这个,他还真的知道。 “这个负熵流的引入,是在AdS/CFT框架下通过在在AdS边界条件中加入开放系统相互作用项,修正纠缠熵泛函达到的。” “具体的数学表达是.” 林序略微思索片刻,随手接过很有眼力见的秦风递过来地一张纸,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数学表达式。 (符号太复杂作者懒得打了) 看到表达式的瞬间,刘韬手里刚刚端起的茶杯放了下来。 “这怎么可能?” “这不是这不可能达到效果。” “这样的构型在数学上是可行的,但在物理学上.怎么去验证??”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解、疑惑和怀疑。 林序耐心地解释道: “κ为负熵耦合常数,Φ为体标量场,h为γAγA上的诱导度规。” “物理实现的话.在AdS-Schwarzschild背景下,事件视界可以视为天然负熵源,你把这个表达式结合霍金辐射的边界表现表达式来看,会不会更清晰?” 刘韬沉默下来。 良久之后,他略有些结巴地说道: “那如果是这样的话,AdS/CFT对偶的边界条件就完全重构了-——不,应该说是新增了。” “没错。” 林序点点头。 “这就是这项研究的意义所在,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去探索为AdS/CFT的边界条件的——这也是解决末日问题、高维通道问题的一条必经之路。” “明白了。” 刘韬的眼神中散发出炽热的温度。 这一刻,他突然意识到,自己之前那种深深隐藏、从未表现出来的“轻蔑”有多可笑。 自己高高在上地以为,眼前的年轻人只不过是收到了某种“命运赐予的礼物”。 以为他能做的,只不过是把那些知识和信息“带出来”,并不能在自己的专业上,跟自己平等对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