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刘三吾言语真诚,也很率直。 若他只代表自己一人,他倒是敢狠心跟夏之白去试一试,但夏之白是想鼓动整个翰林院,这就是刘三吾不愿接受的了,他一大把年纪了,半截身子都入土了,自然是不在乎这些,但其他学士呢? 他们还正年轻,风华正茂,岂能早早喋血于此? 夏之白并不意外。 刘三吾大体就是一个趋于保守的人。 尤其是上了年纪,更是不愿轻易涉险,但他却有自己的办法。 夏之白笑着道:“夫子,不用这么着急拒绝,翰林院作为储才之地,如何才能让陛下知晓才能呢?定然是通过文墨,而能让翰林学士舞文弄墨的,大多又是朝廷急需解决的事,或者是陛下询问的事,但夫子也知道,能入陛下眼的文章少之又少,能闻于陛下之耳的学士同样少之又少。” “绝大多数翰林学士是没这个机会的。” “报刊就不一样。” “他上面会有一个撰稿人!” “撰写文章的学士名,都会写在上面,既然时政不能发表,那做一下时评,总是可行的吧?” “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,不涉及什么隐秘之事,好坏都在个人。” “到时我将这些时评,简单的归纳收集一下,整理成册,一并呈上去,我相信翰林院、国子监不少学士、学子都会乐意去编纂文章的。” “再有才华,若无施展的机会,也只能暗叹怀才不遇。” “我眼下便给这些有才华的人一个机会!” 刘三吾怔怔的望着夏之白。 他无奈的叹气一声,夏之白已做出了决定,再劝说也无意义了,而且他也不认为,其他翰林学士、国子监生,能抵抗得住这个诱惑。 夏之白太懂‘投其所好’了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