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一章 杀念!-《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所以咱觉得夏之白的想法好。”

    “好就好在能让更多人各抒己见,能够让这么多人说话,道理总是越辩越明的,而咱又给加了一层保险,让地方的文人士人也能给朝廷上书,那咱对这些政策的利害,就能看的更清了。”

    “也不用担心被这些人蛊骗了!”

    朱元璋咧嘴笑了起来,眼神十分的得意。

    夏之白想法很好,但想的不够多,也不够全面。

    既然要开信息门路,那就要彻头彻尾一点,不能只管往下,却不管向上,这是没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既然要切断地方官员对朝廷政令的‘假传’、‘传假’,那同样也当减少地方官员对真正‘民意’、‘民情’的阻拦,让朝廷能有机会听到真正的底层声音。

    朱标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随即,朱标迟疑道:“父皇的想法,儿臣倒是理解,只是儿臣为何感觉可操作性不高,一来,地方的文人、士人,就算有心向朝廷上书,但想把这些书函送到朝廷手中,也是十分困难的。”

    “二来,这些报纸目前只能在京城发行,稍微远一点就不太支持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儿臣还担心,这些书函会被人截!”

    朱标的担心不无道理。

    地方官员靠着信息差,在地方只手遮天,岂会甘心让地方的士人坏了事,自然会对这些书函进行围追堵截。

    朱元璋冷冷一笑,似乎早就料到了。

    作为从地方摸爬滚打上来的,朱元璋对地方官员能做出的事是心知肚明,那些贪官污吏,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,只会无所不用其极,根本不会容许有人向朝廷上书,哪怕只是送到‘翰林院’跟‘国子监’的报社。

    朱元璋将手中报纸放下,道:“标儿,你还记得以前,夏之白在前往北方前,除了说要在北方开设盐厂,还说了什么吗?”

    朱标眉头一皱,仔细想了想,也是眼睛一亮。

    “夏之白还提过拆分驿站。”

    “一部分为官用,一部分改为民用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