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秘密啊-《我阿爹是年代文男主对照组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王一城:“怎么就便宜他们家?想得美,妈,你是知道我的。我肯定是有仇报仇啊。但是咱们不必直接去找茬儿,这样没有太大用处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使劲儿深呼吸,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激动,她使劲儿平复心情,说:“你主意多,你给妈说说,咱们该咋办,咋办才能收拾这家子狗东西。”

    她直接说:“我们去举报他们乱搞男女关系。”

    这是能拿捏住何三柱儿的事儿。

    王一城:“妈,这事儿不成。”

    眼看田巧花又要瞪眼睛,王一城说:“妈,你别瞪我,我仔细想过了,真不成。就算是我们举报了,我觉得何三柱儿也能脱身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瞪大眼:“这事儿这么大,就能脱身了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那咋不能?如果有黄翠芬配合,你觉得能不能?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……”

    王一城这个时候倒是后悔把黄家人牵扯进来了,不然这个事儿直接就领着公安来抓,看他们怎么狡辩。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如果不是黄家人来了,他们也不知道当初偷东西的是何家人。

    王一城这个人就是这样,过去的事情,就不会再回头看。

    他不为难自己,直接的说:“咱们村里有些人家结婚根本不领结婚证的,摆酒了就算是结婚。当然这个村里都是认的,但是法律认吗?那好,就算是法律也认这个婚姻。可是如果黄翠芬跳出来保何三柱儿呢?她如果为了保全何三柱儿,有可能会说,自己之前其实就已经跟何三柱儿离婚了,不过没有对外公布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那别人也不是傻子,他们要是离婚了至于今天这么闹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是啊,但是如果黄翠芬就在公安同志面前咬定了呢?黄翠芬是恋爱脑,她为了保住何三柱儿,是有可能这么做的。何三柱儿如果是离婚的身份,又对外宣称跟迟盼儿定亲了呢。当然,这些都是做的很粗糙的掩人耳目,但是乡下地方,他们这么坚持,其实是能说得过去的。相比于很多大案子,这些当事人都能彼此给圆上的事儿,公安未必会严查。所以这个不是上上签。你看黄老头看起来硬气,但是却还是留口儿换钱就晓得,他其实心里也明白,黄翠芬蠢,就是会拖后腿的。”

    现在很多事儿都是这样,看起来政策特别严格,好像什么事儿追究起来都是大事儿,但其实大家还是有很多老思想的,有些事儿虽然不对,但是好像也不会觉得多大。处理起来其实也会比较轻。

    这要是当事人都糊弄,可能真的会算了。

    很矛盾,但是就这样。

    他冷笑一下:“而且,就算是何三柱儿被抓了,黄家真是能管住黄翠芬,拘着她不帮忙,那么还有其他几个人呢。其他几个人可没有受到任何惩罚。但是如果何三柱儿不被抓,留他在何家做搅屎棍,也是很有用的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妈这脑子不如你,你就告诉我,你想怎么办,妈配合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我猜他们今晚会去挖箱子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你不是说他们没商量好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是啊,他们没商量好,他们不管商没商量好,都是会去挖的。商量好了要挖出来换钱或者是直接抵债,如果没有商量好也会去挖的。因为他们家肯定是都知道藏在哪儿,如果你是何家几个兄弟,能信得过何三柱儿?那肯定是想把东西换个地方藏的,不然被何三柱儿挖走怎么办?至于何三柱儿,他觉得这东西是他下手的,就该他占得多。相信他也信不过几个兄弟,再说现在蹲笆篱子的事儿生死攸关,他肯定是希望把这个拿在自己手里,才能掌握主动权。所以他们一定会去挖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王一城笑:“闹鬼啊。”

    他幽幽:“那东西可是埋在徐家的坟地边儿呢,谁知道他们是挖坟还是挖东西,闹鬼不是很正常?再说,这东西害的我姥爷生病,也就是因为大病一场身体才越发的不好,最终离世。那保不齐,也是我姥爷的鬼魂呢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……吓他们?”

    王一城淡淡的笑:“吓他们不是目的,人受了惊吓才更容易做错事,更容易胡言乱语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去叫你几个兄弟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你叫大哥吧,别叫二哥和三哥了,人多没有用。”

    他不是不相信二哥三哥,但是这两个时间长了说漏嘴呢。而且夫妻两个都彼此熟悉,有点不对劲儿其实还是能感觉到一些的。何三柱儿都能酒后吐真言,他这两个哥哥也不是不可能。这要是说了,陈冬梅和柳来弟传出去就不好了。

    倒是大哥,王一城知道大哥惯常是把自己的当做大家长,而且他嘴巴严实。

    那可真是……

    王一城都没有他大哥嘴严。

    当然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大嫂猜出点什么,她不会像陈冬梅和柳来弟那样漏勺儿嘴。

    这可不仅是他大嫂,也是他表姐。

    她不管是婆家还是娘家,很多事儿都是捆绑在一起的,跟其他两个嫂子不一样。

    王一城:“人多眼杂,而且容易穿帮,我跟大哥两个就行,我们该有的默契也有。”

    上一次临时发挥,他们两个临时用枯草装头发,都能顺利的吓到于招娣和顾凛,可见他们兄弟还是很有默契的。王一城:“你去叫大哥吧,今晚必须行动了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行。”

    很快的,王一山就揉着眼睛过来。

    深更半夜,正是睡得实在的时候,他就被叫醒了。

    “妈,啥事儿啊?”

    田巧花冷笑:“啥事儿?大事儿!”

    她叭叭叭的一通说,王一山瞬间气的脸通红,这能不生气吗?这是他家的大事儿,那个时候几个弟弟还小,他已经懂事儿了。最是清楚当时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且因为是家里的长子,他跟姥爷相处的时间最长,感情也最好。

    姥爷就最疼他了。

    王一山:“这一家子该死的……”

    田巧花跟王一山说话,王一城倒是没闲着,他低头正就着油灯正在剪装化肥的编织袋,手上很快的缝缝补补,王一山气的大喘气,说:“小弟,你说怎么办!”

    他虽然憨厚,但是也知道老娘跟小弟肯定是商量好了。

    王一城:“我们分头行动,然后山下等。我这边做几个能用的上的东西,你去一趟隔壁村瞎婆哪儿,给我偷点东西。”

    王一山:“啥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他家应该还有纸扎人,你给我弄几个回来。再顺便弄点黄纸。”

    装神弄鬼,怎么能没有纸扎人呢?

    呵呵,就装神弄鬼,都是宫里娘娘玩剩下的,他看都看会了。

    “瞎婆虽然对外宣传不干这个了,但是她偷偷还是卖这些个的。他家肯定有的。”

    虽然不让封建迷信,但是这老传统了。而且人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改变,所以瞎婆背地里还有这个生意的。不像是以前一样大张旗鼓的干,但是也还是偷偷摸摸。

    田巧花:“他家确实有,过年那会儿给你们的黄纸钱,就是从她哪儿买的。”

    她想了想:“她应该都放在院子里的地窖里。”

    她去过两次,都是看她从地窖里拿出来的。

    虽然瞎婆当时也藏着掖着,但是架不住田巧花耳聪目明。

    “我们得快一点。”

    王一山:“行!不过瞎婆一个孤寡老太太,就干这么点东西挣点小钱儿,我们这拿走……”

    他是个实在人。

    田巧花掏出两块钱,说:“你给放在明显的地方。这可是两块钱,你得多拿些纸扎人和纸钱啊。”

    她为了教训何家人,那是下血本了。

    要知道,她田巧花可不是轻易花钱的人。

    “如果他家没有几个纸扎人,你就放一块钱,别死心眼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!”

    王一山匆匆出门,嗖嗖的跑。

    时间不等人,他们等一下还要上山呢。

    也亏得,瞎婆虽然是隔壁村,但是住的不远,其实就是两个村子中间。她做这一行的,一般人都嫌晦气,所以住的比较离村里人家远,反倒是靠近他们村子了。

    他家以前还卖棺材,现在是不敢卖了。

    但是周围几个村子都知道她是干啥的,偷偷摸摸的都找她买。

    她家的生意,属实还成的。

    王一山嗖嗖的离开,王一城用化肥袋也做了两个带着窟窿眼的装备,往脑袋上一套,挡住半拉身子,眼珠子露在外面,嘴巴也能呼吸。

    “来得及吗?”田巧花不放心。

    王一城:“来得及,他们既然想干这个,肯定也怕村里人没睡,今晚这么大的事儿,大家都不会睡得早,他们肯定是要多等等的,再说防备外人也得防备自己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干什么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你什么也不做,他们真是闹起来。村里肯定要惊动,你是妇女主任,一贯又是爱看热闹的,你如果不在,保不齐有精明人能猜到一二。你在正好也能给我们打掩护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好。”

    她说:“这一次就能成?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谁说一次了?一次多便宜他们,我们是可着机会就要吓他们,没听过一句话吗?小人报仇,从早到晚。一次两次的,算什么报仇?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行!”

    王一城很快的做好了两个化肥袋外套,又很快的从屋里翻出两个铃铛。

    田巧花:“你这怎么什么都有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嗐,小时候攒的。”

    他又拿出一盒火柴,揣在兜里。

    田巧花担心:“你可别烧山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不会!”

    他继续翻找,找到一盒过年剩下来的鞭炮。用了一些,没剩几个,他也揣上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田巧花倒是有几分平静了,恨意深深,但是该有的平静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她说:“真是白眼狼啊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是啊,所以我姥爷当初不会看人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冷笑:“我又哪里会看人了?没想到偷咱们家的主意,是隔壁何大妈出的。我真是小看她了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这恶婆子出什么主意都不意外。”

    他很快的说:“我走了。”

    田巧花:“注意安全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套着麻袋出门,小跑步,动作很快,他除了铃铛那些东西,还带了其他的东西。王一城小跑到山下,没等多少一会儿,就看到他大哥扛着几个纸扎人匆匆的过来。

    王一山气喘吁吁,说:“我一路跑回来的,差点被人看见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你套上。”

    他准备了两个编织麻袋呢。

    王一山赶紧动作,说:“这各村都秋收,地里有人守夜,我抱着纸扎人跑过去。听到那边咳嗽的动静了,不过人没出来看。”

    王一城:“看见了也看不清是你。没事儿。”

    确实是这样,其实吧,王一山真的被人看到了。

    这地里守夜的人自然是不能睡,怕有人来偷粮食啊。这可是庄稼人的命。

    这俩人都躺在地头儿的窝棚里,隔一会儿就出来转一圈。

    地里看着的,每天是安排两个人的。

    这样也多个照应。

    这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儿,也没人偷懒,自然是没睡的。这不,深更半夜的,他们正说着何三柱儿和迟知青的事儿呢。老爷们讨论这种话题,那可真是说的兴高采烈,一点也不困了。

    这说的高兴,就听到动静了,其中一个叫帅子的掀开草帘子往外看,外面一片漆黑。

    这几天每天晚上都阴天,就是不见下雨,憋闷的很。

    “咋了?”另外一个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帅子皱眉:“我咋听到动静了。”

    他们庄稼人最怕的是什么,还是怕遇见偷粮食的。这一年到头,这秋收是重中之重,要是丢了粮食,那可真是天大的事儿了。帅子起身:“我还是出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另外一个叫栓子,栓子说:“估计是有人看热闹回家晚,咱们村子是有名的看的严,一般有贼也不来咱们村子的。”

    话是这么说,也跟着起身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