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6章 北燕杨府-《召唤百万大军,女帝给我削苹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同年六月,枧水侯刘正病逝,承光帝追封其为燕国公,其长子接替枧水侯爵位,且官职连跳三级,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。

    三月后,草原总督,长原侯徐大川病逝,承光帝追封其为蒙国公,其子川原侯徐艾接替蒙国公爵位,担任草原总督。

    大汉一下子失去了两位开国功勋,帝甚哀之。

    杨洵更是亲自回到了几十年没有回去的北燕,为这两位肱股之臣亲自操办葬礼。

    两位大臣的葬礼上,以拉拓为首的数万匈奴人和无数北燕百姓前来送葬,送葬队伍绵延十余里,哭声震天。

    因为没有这两位,就没有今天北燕百姓丰衣足食的日子,没有这两位,就没有匈奴如今堂堂正正大汉百姓的身份。

    无论是草原总督徐大川,还是北燕刺史刘正,都对两族的融合,和两族百姓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    杨洵亲自回到北燕,更是说明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北燕城,原先的镇北王府已经被完全改造,规模不比皇宫小上多少,不过并没有像皇宫那样不许任何人靠近,反而依旧坐落在闹市之中。

    甚至于门口的牌匾都只低调的用了一个“杨府”。

    不过可别小看了这座府邸,虽然看起来安全系数并不高,但说他全大汉防御最为森严的建筑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这座规模不下于皇宫的府邸中,光是驻军就有足足三万!

    其中两万陷阵营,一万锦衣卫,各类先进武器也是一应俱全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就光是这三万人,没个三四十万大军休想攻进府邸之中,更何况这其中还隐藏着不少影卫成员。

    况且随着电报机的发明,一旦杨府有危险,北燕城的五万驻军,以及周围的各种精锐部队,北燕铁骑、大戟士、玄甲军,就会立马增援!

    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,是因为杨洵打算留在北燕不走了。

    毕竟如今是自家儿子当皇帝,且各方面都做的很好,很显然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帝王,不需要杨洵去为他指明方向了。

    杨洵若是在留在皇宫之中,杨烨做事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畏首畏尾。

    所以杨洵打算留在北燕之中,放手让杨烨去折腾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