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:初建陌刀队-《三国的理想国》
第(2/3)页
这二百余人的呼声,在沉寂的夜色中如同雷鸣。
士颂站起身来,许靖、袁忠等人也连忙起身。
举起酒碗,士颂看着众人说道:“有诸位相助,天下必安,华夏必兴!”
众人饮酒已毕,重新落座。
袁忠见到李嗣业等人的确不凡,不禁主动与他攀谈起来。
李嗣业心胸坦荡,也不时给予回应。
许靖见士颂如此推崇李嗣业,不禁低声问道:“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人。”
“韩信、白起,都起于微末。”士颂淡然地说道,“我相信不久后,李嗣业就会让我们见到陌刀队的神采!”
许靖连声称“善”,众人欢饮的气氛更加热烈。
吃喝过后,袁忠欲要安置李嗣业等人,却见士颂已经先作了指示。
李嗣业等神兵,当然受到单独地使用和对待。
士颂命他按照部伍的五——十——五十——一百——二百的编制,对带来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。
随后,士颂就下令:袁忠带着李嗣业等人,前去番禺城北部的白云山中安营扎寨。
明白无误后,李嗣业快速地对随行人员进行了编制。
见他安排得有条不紊,袁忠、许靖暗自吃惊之余,更为士颂得到这位似乎天生就能做军中大将的李嗣业,发出了由衷的钦赞。
第二天一大早,清爽的晨风掠过树木竹林,吹得营中的旗幡不停地摆舞。
站在军营门口,士颂叮嘱道:“李将军,你继续招揽兵员。武器,我会尽快配发给你部。”
“喏!”李嗣业拱手施礼后,站在一边把大手向空中一挥。
已经换了军服的二百余名陌刀队神兵,对士颂逐一进行了注目礼之后,向北面的白云山中走去。
士颂目送袁忠带着李嗣业等人走远后,带着许靖转去城内的冶炼工坊。
因为盐铁的国有化经营,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营工场内,都可以进行大量、精良的武器,以及农具、日常用具的制造。
中央工场,有若卢、考工、尚方、左弋、内官、寺工等。
设在各州郡的官营工场,称为“工官”。
中央工场的生产不必说,地方工官的生产,按律法必须是中央控制的。
可在眼下的乱世,这种规定早就成了一纸空文。
城内制作武械的工场内炉火熊熊,工匠们裸露着强健的肌肉,制作着各种兵械。
检查了工匠们辛苦制作出来的半成品、成品,士颂表示满意。
“工匠们尽心制造,可惜铁矿的数量还是不多。”许靖遗憾地说道。
汉代,尤其是到了汉末的时候,铁器已经逐渐代替了青铜器,冶炼后制成了兵器、农具。
青铜器使用的年份很久,找矿、冶炼等技术相对冶铁成熟。
铁质产品还很珍贵,又是国家专营,而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拥有的。
兵器、农具这些还好,尤其是后世看起来很普通的铁质炒锅,距此还需要近千年的时间,才能普及到寻常百姓家。
士颂可以找到发现铁矿、更好冶炼的专业技术,但那要大量的技术工人,才能进行推广。
这样相对缓慢的操作,他不想为此耽误自己的大计。
边走边看,士颂对这个工场出来的产品,并不想配备给李嗣业的陌刀队。
那么,那么多的陌刀,甚至包括更多精铁矿的来源呢?
这个肯定需要借助时空门才能解决。
他正和许靖查看着工场的秩序,以及工匠们的劳作,却听到外面传来通报声。
“士将军,有几艘巨舰向番禺城袭来!其重怕不有上百万斤之多!”薛综带着几名斥候兵士,匆匆地赶来报道。
“哦?我们一起去看看。”士颂心里知道宝物到达,还是要装作吃惊的样子。
带领众人走出工场,他连忙与众人一同骑马出了番禺城,赶去西江畔的码头查看。
蓝天白云之下,浑浊的江水之上,在这个时期算是巨型船只的几艘木船,正鼓荡着白色的帆布,缓缓地逆流航行而来。
岸边的数百名兵士们,手持着弓弩、刀枪,在薛综的指挥下,列好队形严阵以待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