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8章榜上有名-《大宋骄阳》
第(1/3)页
北京告急!危在旦夕!
蔡京拿着女婿梁中书的求救信如手捧泰山,心慌脑晕,倘若城陷,女婿女儿落入杀人不眨眼的贼人手中性命休矣!
他立刻派人去请枢密官急来商议军情,不多时童贯、高俅及三衙太尉都到节堂参见太师。蔡京把北京危情细说一遍,并询问派何良将,用何上策可退贼兵,解北京之围!
童贯率先说话,他大惊失色道:“听此情形,北京危如累卵,城破乃旦夕之事!北京城乃我大宋的北大门,是防御辽人的一道屏障,倘若失陷,河北诸郡县岂不成无齿之口,贼人顺势而下焉能抵挡?太师应及早遣派良将率大军救援,剿除匪患!”
高俅也附和道:“北京若陷,待贼人抢掠一空退回水泊,契丹人若趁火打劫,不费吹灰之力,河北诸郡县将被其唾手可得!到时山东、汴梁岂不在辽国眼片底下?北京之危关系到大宋江山社稷,太师应早出应对之策!”
蔡京心中恼怒,北京是不是大宋的北大门与老夫何干?我只关心女儿女婿的性命。
如今两人不出谋划策如何解北京之困,却讲些不疼不痒的大道理,明显在敷衍了事。看似对国忠心耿耿,其实就是踢皮球,看笑声,反正大名府里没有他们的至亲,城陷不陷与他俩何干?
两个老狐狸!
看来让他俩领兵或是荐将是指望不上了!
众官见权臣间扯皮推逶都互相厮觑,面露惧色,默不作声。并非他们无人可荐,也非他们无计可出,更非他们惧怕贼人,而是他们怕站错了队,被清除出官场才有惧色的,谁不知道这些权臣貌合神离。如今默不作声,两不相帮,做一根聪明的墙头草,明哲保身,见风使舵。
忠臣一心为国为民着想,不为自己谋私利,最看不惯这种披着忠君爱国的外衣,内心却是一肚子肮脏的奸佞小人。
座中正有如此一位忠臣,他见众人各怀鬼胎,北京危急却不思救援,心中不由又怒又急,忍不住愤然起身道:“小将愿意领兵救援北京,殄灭狂徒!无耐小将谋略不足。今举荐一人,若太师拜他为上将,必可解北京之围!”
座中步司太尉惊慌失措,这厮不识时务,乱出策略,他可是我的部下,别殃及池鱼把我给坑下了。
他厉声道:“宣赞,你一个小小的兵马保义使,哪里轮得上你大呼小叫,快快退下,别打扰太师的用兵大计!”
蔡京见那宣赞长的面黑唇厚,卷发赤须,体形彪悍,虽然相貌丑陋,然似是勇武之人。他舒了口长气,终于有人出来为我分忧了。
太师正有气无处撒,今见步司太尉阻止宣赞出征,不由怒火中烧,厉声道:“现今是非常时期,国难当头,人人有责保国安民!步司太尉阻止宣赞将军,是怕他抢了你的风头,还是你想亲自拜将出征?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