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招安(4)-《大宋骄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侯蒙大呼冤枉,高呼陛下不能以一面之词而治罪,应该明察。徽宗气恼的把林摅供词扔到地上,侯蒙拾起来一看不由气不打一处来,他要求和林摅当堂对质。

    这时陈宗善道:“林摅自知罪孽深重,愧对大宋,愧对陛下,无颜回京城见驾,在半路上服毒自尽了。林摅还算良心发现,他死时向东跪下叩头,高呼万岁,而后服毒自尽。”

    死无对证。

    候蒙不甘心,这纯粹是诬陷!他不相信天日昭昭下居然有人颠倒黑白,他不相信所有人都会沆瀣一气,转头问其余参加招安官员道:“诸君可曾看到?”

    其余人都表示此事千真万确,林氏确实乃畏罪自杀,只是不知道他服用的毒丸来自何处。或许他早知有今日,毒丸是他备用自杀之物也未尝不可。

    候蒙愤懑难忍,他高声道:“陛下明鉴!此事定存蹊跷!假使林氏下毒是真,梁山泊贼人也已知御酒有毒,为何他们在临时接待所不发怒,反而邀请上山再扯诏毁谤朝廷?是梁山泊贼人吃饱了撑的,还是众臣藏匿了实情?其中疑惑颇多,望陛下细查!”一品书吧 

    徽宗一听觉得候蒙说的有理,对陈宗善道:“陈爱卿,你是招安大使,实情你最清楚,你具体说说。”

    陈宗善就将事情细细说了一遍。他说他按照当初朝议的策略,以诱骗宋江招安为主,只要他们离开巢穴,朝廷有的是方法处置他们。因此他什么要求都答应,贼人被朝廷诚意打动,遂邀请上山接旨。宋江准备接旨,先请岀上次赐给他们的御酒,结果林摅不敢喝被他们发现端倪,最后才发现御酒有毒。以至于贼人暴怒,发生了扯诏骂朝廷的事情。

    说到这里,陈宗善涕流满面:“陛下要严惩下毒者,此人歹毒无比,臣等差一点都回不来京城面圣。陛下,贼人林冲在撕扯诏书时,我和众臣死命上前阻拦,无奈寡不敌众,诏书还是被毁。陛下请过目,这是微臣抢下的诏书一角。臣等就算是粉身碎骨,也要为社稷保存尊严。”

    太监将几块碎片呈上,徽宗看过确实是诏书,只不过看到的只是诏书前面的几个字,后面恐吓语句全无。徽宗也被大臣的忠义所感染,不由褒奖道:“众爱卿都是朕的良臣,有诸位实乃百姓之福。传朕口谕,招安人员均有功劳,赏俸加爵!”

    在一片赞叹声和羡慕的目光中,陈宗善擦干眼泪道:“此行众人皆国之忠良,都将生死置之度外。回京路过青松岭茂林少憩,林摅突然自杀,不久来了几队杀手,护卫拼命保护大家安全,最后全部殒命。微臣请求陛下为死去的护卫追加封赏,以激励更多将士为国尽忠!”

    徽宗大惊道:“还有此时?陈爱卿可查到是什么人所为?”

    陈宗善还没有来得及说话,一人抢出奏道:“启奏陛下!那天杀手将护卫全部杀死,却没有向微臣等下手,而是仓惶撤退。臣本百思不解,后来臣想到一个细节:杀手们冲进来见到林摅的尸体,领头杀手还用手在他鼻孔前试了一下真伪,然后下令仓惶撤退。这时候臣才恍然大悟,他们的目标是林摅,他们是来杀人灭口的,这是幕后主使者惯用的伎俩。”

    一桩桩事联系在一起,矛头直指侯蒙,徽宗和众大臣都把目光聚焦到侯蒙身上。侯蒙明知自己被冤枉,但又没有证据来说明,只能高声道:“陛下,有人故意歪曲事实,混淆视听,臣冤枉!都是一家之言,求陛下明鉴!”

    查重历来是蔡京的第一攻击手,他见时机到了,便出来厉声责问道:“侯侍郎,你的意思是这么多大臣合起来蒙蔽圣上,冤枉与你?在你眼里大臣们都是奸邪,就你一个忠良!孰忠孰奸,圣上心里明镜似的,你给圣上灌迷魂汤也没有用!谁看不出来御酒下毒事情败露,你派人去灭口,林摅迫不得已选择自杀,目的是为了保全家人免受涂炭。侯侍郎,如今人证物证都在,纵使你巧舌如簧,也无法逃脱罪责!”

    “侯蒙,招安是你提出来的国策,如今你又蓄意破坏,陷陛下于言而无信之中,你到底有何居心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