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投名状-《大宋骄阳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孙傅倒戈了!?

    建炎朝堂一片雀跃。

    这是多么激励人的事!

    这说明高宗治国有方,万民敬仰,也说明建炎朝廷深得人心,连孙傅都前来投奔,天下有才有德之士闻听必千里投名,万里奔主。

    孙傅何许人也?他是靖康年间宰相,太子赵谌的师傅。金寇掳二帝而去,他与张叔夜自缚去金营,愿一生陪伴二圣,至死不渝,在民间留有贤德之名。

    如今张叔夜在自治区任职,他和赵桓南归在自治区逗留数月后,毅然弃主独往临安谋职。

    他是逆流而上的一艘巨帆,是朝廷的福音啊!

    赵构也小激动了一阵,但他心中仍有疑虑。

    把生命都交给赵桓的人,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旧主?贪图权势,爱慕富贵或许有之,但能成为他弃主的全部原因吗?而且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从金国回来的?是逃回来的,还是带着金人的某种使命回来的?如果是后者,孙傅入京的目的就极为险恶;如果是前者,孙傅也不过是一沽名钓誉的老朽而已。

    不论有多少疑惑,赵构必须召见孙傅,为仁君的名头,也为更深入了解赵桓,了解孙傅的真实目的。

    “老臣孙傅叩见陛下!吾皇万岁!万岁!!万万岁!!!”

    初一见跪在地上的孙傅,赵构由不得苦涩涌上心头,眼中泛起阵阵酸楚。

    靖康年间誉塞天下的名士,儒雅博学,轩昂倜傥的玉面宰相,如今变成皓首鲐背,皱面苍颜的迟暮衰叟,这些年来他到底经历了多少磨难?饱受了多少欺凌?

    半晌,赵构才记起孙傅仍跪在地上,他亲自上前扶起道:“老太师,受苦了!”

    孙傅哽咽道:“山河破碎,白骨露野,千里赤地,万民流离。比之百姓所受苦难,比之陛下为兴国所付出的一切,老臣所经历的不过是冰山一角,不足道哉!垂暮之年能归故里已是万幸,而能再受陛下恩宠,再为社稷出力,已是万幸中的大幸。老臣别无他求,但求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!”

    真挚的言语感染了赵构,他忙给孙傅赐座,让内侍奉茶。孙傅再次谢恩后,举杯轻吮一口,见赵构跟前也放着同样的茶水,不由惊讶道:“陛下平日也饮此茶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