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7章 两个大楚,两个楚王-《大宋骄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幺更是恨恨咒骂,别提赵光义这个六亲不认的东西,杀了哥哥抢了帝位,当了婊子还立牌坊,满嘴仁义道德,满腹男盗女娼。

    咒骂立刻引起不满,刘衡、黄佐认为杨幺在指桑骂槐,杨幺却说这是就事论事,谁让你们对号入座。

    此话罢争论升级,四王怒目相向,剑拔弩张,大有一言不合就火拼的架势。

    仁王钟彪坐不住了,他以权强呵才平息武斗。转而打圆场说,都是为大楚将来出谋划策,何必坏了兄弟情分。再说辩归辩,就事不就人,不能含沙射影,暗中伤人。

    这架拉的虽偏,夏诚、杨幺也算给他面子,没有再发飙。这时候刘衡再言,钟彪坐王位只是解燃眉之急,效仿周公暂坐王位,封钟子义为太子,待钟彪将大楚治理平稳,那时候太子也成熟了,能挑的动肩上的担子了,再禅位太子。

    这次可真正惹恼了夏诚和杨幺,篡位就篡位,还说的冠冕堂皇,蛇蝎之辈却装菩萨心肠,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,我怎能让你们阴谋得逞。小小书屋 

    夏诚说你们那个眼睛看出钟子义不能胜任?少年帝王比比皆是,成大事者不计其数,有钟子义继位便离亡国不远念头者,便是有司马昭之心者。

    杨幺更是直接发火,大骂刘衡、黄佐忘恩负义,不知廉耻,信王无信,礼王无礼,愧对先王封赐。

    一刹那两派势同水火,拔刀对峙,势不并存。众官极力相劝,众王才怏怏而散,钟彪更是记恨夏诚与杨幺。

    不用说,钟彪才是始作俑者,他贪恋王权,便拉弄刘衡、黄佐筹划一出夺位大戏。钟彪也明白,钟相对夏诚、杨幺有救命之恩,二者肯定会力挺钟子义上位,倘若明目张胆拉弄,必会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于是他们三人密谋后,便导出这样的大戏,打出国家危难的悲情牌,先从心理上打动二人,就算说不通,五王投票也是三比二。谁知刚有提议,便被忠义二王识破,随即两派水火不容,此事只能搁浅。

   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,三人密谋言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,为大楚运转正常,成立临时指挥部处理国事。仁王为首,暂时处理大楚军政各事,其余四王均辅佐之。

    夏诚、杨幺怎会答应其欲盖弥彰的之举,一口拒绝,而后杨幺做了一件更彻底的事情,拥立楚王少子钟子义继楚王,下旨令其余臣属皆来拜贺。

    气急败坏的钟彪立刻针锋相对,称夏诚、杨幺挟持太子,欲效仿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,其心可诛。不但不承认新楚王的合法地位,还陈兵夏诚、杨幺营前,声称清佞诛奸。

    杨幺二人岂是善辈,早就列阵等待,楚王钟子义便在阵前,如果钟彪冲阵,反叛之事坐实,便是义军公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