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 再谋出路-《追梦华章》
第(2/3)页
“扶贫?”琴声突然放大声音,差不多嚷起来的样子,“我现在也没有钱,也不算富,自己都还是穷人需要你介绍工作,你让我扶贫?”
琴音点了点头,继续说道:“扶贫不需要你有钱,只要你有心就行了。”
“我当然有心了,问题是我没那能力。有一句成语叫什么来着?哦,对了,就是力不从心。”
“我想过了,你确实是最佳人选,如果你愿意,明天就到镇里办手续,如果不愿意,那也就算了。”
琴声沉默了一阵,口不择言地说道:“哇,到镇里办手续,那应该是正式工吧?”
“当然是正式工了,否则也用不着我介绍,你说是不?”琴音又是淡淡的语气。
正式工人,对于琴声来说,确实颇有吸引力,但刚才琴音所说的“比搬运工还繁重”的话,又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。但当他知道是扶贫的正式工的时候,心里倒踏实了起来,反正嘛,出钱是镇里的事,我只是出力罢了。琴声是这么想的。他沉默了起来。
倒是琴音,开始显得有些着急:“我们望愁镇,是老、少、山、边、穷的山区,群山耸立,层峦叠嶂,自然环境较为恶劣,经济结构单一,生产力水平低下。穷的地方,还穷得吃不饱、穿不暖。”
琴声似乎明白了什么,瞪大眼睛,说道:“你是说望愁镇那座高山上的人吗?”
琴声所说的那座高山,其实就是望愁镇山区的极山之处,远近闻名的穷山沟。那里是一座海拔极高的高山,被称为“寒极”。也就是石灰岩山区和高寒山区相结合的地方,自然环境恶劣,生产生活条件极差,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,历史上就曾在“饿到出骨”、“天下之穷处”之说。改革开放后,尽管县、镇党委政府积极进行扶持扶贫,干部群众为改变现状想了不少办法、做了大量工作,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群众还依然靠救济、补贴过日子。据说,那个地方唯独不缺石头,一万多人分散居住在封闭分割的数十个自然村里。耕地大都是用石块垒成的不成形、不规则的条田旱地,十块甚至百块才够一亩,有的一顶草帽盖住一块地,只能种一两棵玉米。自古以来,许多农户没有使用耕牛,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,农家工具只有一把柴刀一把铲,耕作时要步行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。
琴音一直盯着琴声,观察着他的动静。因为,“寒极”是当地路人皆知的穷苦地方,琴声也必定是知道的。
琴声半晌也没有说话,他想了半天,才喃喃地说道:“你就不能安排好一点儿的工作?我担心那么穷的地方,家里人会不同意的。再说了,妹妹是镇长,安排了这样的工作,别人也会笑话我们的。”
琴音笑了起来,耐心地解释说:“正因为那里是穷苦的地方,镇里又刚好想招聘人员到那里开展工作,我便想到了你。”
“谢谢了。”琴声不耐烦地说道,“你们镇里就只有这一个招聘吗?”
“就这一个,”琴音说道,“这是穷苦的工作,镇里人手不足,我们便想到了招聘。我作为镇长,亲自挂点扶贫的地方,将来一段时间我会经常往那里跑,只有你跟着我一个女孩子,才是最安全的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