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章 挟寇自重-《奋斗在明朝末年》
第(1/3)页
郑阳横行地方多年,一直是地头蛇一般的角色,今日在席间却遭受了王腾的侮辱。
有心纠集同党好友一同参奏王腾,却又怕奏本没有效果。
毕竟,朱文典已经不能指望了,其余的乡绅也交了投名状,放眼广昌县,只有郑氏依旧在坚持。
孤掌难鸣呀!
王腾的广灵军太过凶悍了,思来想去,郑阳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。
当天夜里,郑阳亲自去了王腾的营地。
一番讨价还价之后,郑氏愿意拿出五千两银子。
虽说与一万两的额度相差甚远,不过,王腾还是应承下来。
郑氏有错在先,收他个五千两,谁也说不出什么,可如果强收一万两,只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秦桧还三个朋友呢,郑阳在此地立足多年,岂会任人宰割,毫无防备?
怪只怪王腾表现的太过强势,郑阳不敢赌罢了。
五千两银子也就罢了,如果王腾执意收取一万两,说不定郑阳会豁出去赌一把,那样的话,王腾可就弄巧成拙了。
一番计算,王腾在广昌收取银两三万两!
消息传出,附近几个郡县的乡绅、官员当即大惊失色,他们再也不敢迟疑怠慢,而是带着足额的米粟肉食前来犒赏。
原本王腾荣升参将,众人只道这家伙是运气好,竟然能够侥幸破敌。
出于某种羡慕嫉妒恨的心理,多数人并没有把王腾当作一回事儿。
官吏不像普通乡民百姓那般爱憎分明,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,他们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,自然也能把王腾过境纳粮的消息充作耳旁风!
反正这厮是半路出身,与大家不是一路人,得罪了就得罪了,难道他还能把大家都杀了不成?
可现在,朝廷正值用人之际,就算王腾有所跋扈,朝廷也只会忍耐。
谁也不想在这时候撞到王腾的枪口上。
养匪自重的传言大家都耳濡目染,听说过很多,眼下,若是王腾故意玩这一手,那最后倒霉的还不是蔚州境内的豪族?
他们的庄园、私奴,可经不起贼人的祸害了呀。
王腾六千人马过境,沿途的士绅都是提防外加小心的,也正是这种心理作祟,才让临近的官吏第一时间得知了王腾收取数万两银子的消息。
这可是数万两银子呀,王腾只是走了一遭,乡绅们竟然就交了!
有了前车之鉴,拒绝过王腾要求的那些地方乡绅、官员显得惶恐不安。
万一王腾借刀杀人,到时候大家可就惨了。
必须当机立断,速做补救!
于是,当广灵军大军开拨的时候,蔚州三县的乡绅士族全都蜂拥而来,他们宁可花钱消灾,也绝不想再妄生事端!
这一番,又是近万两银子的收获。
王腾倒是说话算话,收了银子之后绝不扰民,顺顺利利地离开了蔚州。
不过,到了保安州之后,当地的官员并不热忱,连粮饷都不提供。
恰巧,此时一股建奴前来滋扰。
保安州的官员要求王腾前去抵挡,王腾却不置可否。
广灵军营,饱食过后的军卒正在按部就班地打磨气力。
急脾气的周遇吉按耐不住,他寻到了王腾,直言道:“大人,为何不兵发敌营?”
王腾笑而不语。
再看黄得功与童一贯,这两人更跟没事人一样,浑然不见半分焦躁。
周遇吉急了:“大人何故发笑?俺昨夜可是急的一宿没睡着,就等着今日大开杀戒了!”
王腾这才笑道:“莫急,建奴就在那里,插翅难逃,你怕什么?”
周遇吉一屁股坐在了地上,他嚷了起来:“那你也得给我们个准信好让我们心中有底吧,到底何时发兵?”
郝摇旗也帮腔道:“就是呀,大人,弟兄们就等着今天了。”
这时候,曹鼎蛟出言解释起来:“二位将军莫急,大人隐而不发,自然有他的道理,我只问你们一句,前些日子,让你们到州城取粮的时候,那些官吏可曾给过好脸色?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