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七章 初到长安-《宋阀》
第(2/3)页
徐绍被他这一阵吼惊得呆了一呆,陕西接连急报,官家一直没有表态。原以为他不在意,没想到是心里有数。眼前这位皇帝,已经不像刚登基那般稚嫩了,至少,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,不再一味听信大臣。赶紧一拜道:“陛下息怒。”
赵桓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失态,叹了第八次气,继续前行道:“朕也知道国家积弊极深,不是一年半载能够改变的,可时不我待啊。两河沦陷已是定局,从今往后,金人与朕,只隔一条大河,随时可能南渡。可恨,大臣们不以国家君父为念,死守陈规!东京虽富庶,也确是历代先王苦心经营,可此地无险可守,哪比得上关中来得险要?朕也没说迁都,只说是退守,可你看看大臣们那般嘴脸……”
徐绍听到这里停下脚步,沉声道:“陛下是一国之君,必要时候,还需乾纲独断才是。”
赵桓回首看他一眼,后者明显感觉到皇帝的眼中闪动着一丝兴奋的光芒,可片刻之后消失不见,摇摇头道:“朕才华智谋皆不如先辈,能依靠的,也就是用人了。朝中执宰,是朕一手擢拔,如何能……”
徐绍快走两步,到他跟前,再度一拜:“陛下,大臣们开口国本,闭口祖制。可何谓国本?在臣看来,陛下才是一国之本!高李二逆侵吞两河,朝廷又暂时无力掌控。东京袒露,无所依托,一旦战事骤起,狄夷狼心之辈则可长驱直入!陛下若有失,才真是动摇国本!”
赵桓闻言苦笑,执徐绍之手赞道:“爱卿果是忠义之臣,你徐氏一门,为朕谋划于朝堂,血战于沙场,朕心中有数。”这几句话说得是情真意切,叫人听了感动不已。可徐绍不敢这么想,伴君如伴虎,同样“柔情蜜意”的话,官家当初肯定没少对李纲讲,可如今呢?
“对了,徐九有消息没有?”赵桓突然换了个话题。
徐绍知道天子现在头疼得紧,不想提这些朝政上的烦心事,也顺着回答道:“回陛下,徐卫领军入定戎,用了十来天收复城池,一月之内,定戎贼寇销声匿迹。如今正恢复生产,与民休养。”
赵桓频频点头:“能臣!干臣!朕就是要这样的少年才俊!有拼劲,有闯劲,无所畏惧!好!着实是好!”说罢,竟像是狠出了口气般,对着空气猛砸一拳。
徐绍心想,年轻人固然有敢拼敢闯,可咱们这些老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吧?
这君臣两个正说着,忽见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耿南仲几乎是小跑着奔过来。这厮本就生得一张疙瘩脸,这会儿或因为奔得气急,一张脸几乎扭曲。幸好赵桓不像他老子那般,好以貌取臣,否则就这模样,掏粪坑还嫌丑。
“陛下!鸿胪寺刚上报,金国使臣已经过了滑州,正投东京来。”耿南仲上气不接下气说道,言毕,看了徐绍一眼,眉头微皱。
什么?金国使臣?又来干什么?还想给朕灌**汤?休想!你女真人就是说出朵花来,朕也知道你们都是包藏祸心,转面无恩的狄夷禽兽!
心里窝火,赵桓不耐道:“让鸿胪寺按礼仪接待便是。”
耿南仲一怔,这可是金国使臣,照惯例,除了鸿胪寺卿外,还得派遣一位身居要职的大臣作为朝廷代表亲自接待,陛下怎么……刚想询问,赵桓已经一甩衣袖:“罢了,你们自去吧。”
望着皇帝匆匆而去的背影,徐绍似笑非笑,耿南仲一头雾水。两位手握重柄的权臣站在那里,半天没一句话讲。
良久,耿南仲先从鼻子里哼了一声,徐绍一听,笑道:“耿相这是冲谁哼?”
“哼哼,枢密相公,我听说你那侄儿如今在陕西招兵买马,接纳四方流民贼寇,还派人联络河东义军,他这是想作甚?”耿南仲阴阳怪气地问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