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 风潮起-《重生之文明进化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清雪撇了撇小嘴,对于爷爷“偏帮”叶伟铭很是不满,自打戳穿了叶伟铭的真实年龄,她还没有听到过一声“姐姐”呢。

    叶伟铭在陈家逗留了足足一个小时,方才离去。至于留下吃晚饭?虽然也被陈清雪极力挽留,陈老爷子也出言附和,不过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,何况现在跟陈家过于“亲密”也是不妥的。

    可是,就这短短的一个小时,已经让那些“有心人”震惊不已了,陈老爷子什么时候与人会面这么久过,貌似那些“觐见者”大多只有几分钟的机会罢了。而叶伟铭一个小小的“屁民”,充其量是一个“小资本家”,焉能得到陈老如此青睐。至于陈家老二陈明仁与其合作?貌似也缺乏说服力……

    估摸着家里已经过了饭点,叶伟铭从陈家出来后直接奔向俱乐部,而且他需要在那里了解一些信息。如今已是五月份,在上个月,在邓老的力挺下,国务院决定增加14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。叶伟铭二月份归国不也是为了这个契机嘛,增加了对外开放的城市,也就意味着华夏的市场进一步开放,这里面可是商机无限啊。叶伟铭作为上一世的“见证者”,可是太清楚这些地方今后的“潜力”有多大。

    如今,叶伟铭的优势可是得天独厚啊。钱,不说藐视一切富豪,起码在国内初期的一些布局是绰绰有余了;至于关系,整个华夏还有能够强过那两位的存在吗?何况,他幕后整合的那个俱乐部,可是团结了一个“庞大的圈子”,其中蕴含的恐怖力量,怕是无人能够想象。能够自由出入这里的,哪个家里没有一两个部级干部……

    随着开放城市的增加,以及政府的一阵舆论导向,华夏大地的风向变了,到处充满了改革的春风。身在国家的权力中心,叶伟铭从京城的一些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来,机关干部们坐不住了,但凡心中有所抱负的都忍不住“背叛”了,纷纷投入到“改革的浪潮”中。

    在叶伟铭的印象中,这一年也被称为华夏公司的元年,后世许多鼎鼎有名的大集团,都是在这一年成立的。当然,现在都还很弱小,甚至有的还没有见到其踪影。想到那些“潜力股”,叶伟铭眸子中精光一闪。

    在首都,如今最为热闹的就属中关村了,一批批的科技人员“下海”。此时有些“破败”的中关村,还只是人们称呼的“电子一条街”,还没有被国家正名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同样也没有“华夏硅谷”的称谓。

    通过杨宇诚搜集来的消息,现在中关村名气较大的也就是“两通两海”了,尤其是“四通”,据杨宇诚得来的消息,这里面可是有着一位“太子爷”的身影。许是被杨家大少,陈家二少,还有那个已经“折翼”的罗大少刺激了,这位一向低调的刘家二少也出来展示才华了,作为同一个层次的人物,当然不能让其他几位专美于前。

    “刘家这么做,不是跟亿新对上了吗?真不知道刘二是怎么想的?”杨宇诚得叶伟铭授意,近来可是一直在关注着四九城内的风向,一番打听之下,可是让杨大少震惊了,貌似大家都按捺不住了,尤其是见到了上面的“明确”,加上杨、陈两家的“榜样”,都纷纷行动了起来,准备在商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“杨哥着相了,这哪能是一家做得完的,百家争鸣才好嘛!说不得,小弟也要出把力,推刘家二少一把……”叶伟铭意味深长的笑了笑,他可是一直在担惊受怕呢,他“叶家”如今可是风头有些过剩了,虽然也“裹挟”几个大家族,不过比起那些没有“受益”的群体,“既得利益群体”还是有些弱小,为了今后的安全,一定要“绑架”更多的势力进来。

    何况,据他所知,刘二少瞧上的“四通”与亿新的冲突并不大,甚至还可以合作一番。至于上一世的四通如何,叶伟铭貌似也不大清楚,如今是历史的既定轨迹,还是他煽动的蝴蝶效应,这都不重要了,只要大势不变,这些细节也就不用过于在意。虽然那只小蝴蝶的力量强大无比,但是作为“历史参与者”,他也可以将偏离的“轨道”给纠正不是。

    叶伟铭在俱乐部呆了不久,陈家的二少也“追”了过来。见到行色匆匆的陈明仁,叶伟铭有些疑惑,出了什么事情,值得陈家的“太子”如此急切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