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刚才自己这小男人折腾完了自己后,便是突然从怀里拿出来一本书。 宋美琴寻思着,今儿个早上是自己伺候着穿的衣服啊。 穿完衣服后,吃了个早饭就出发了。 啥时候拿的呢? 而陆远则是抬头看了一眼宋美琴咧嘴笑道: “早上吃完饭带的。” 宋美琴倒也没多想,自己男人是个读书人,身上揣本书倒也没啥奇怪的。 当即宋美琴便是娇声道: “先吃饭吧,待会儿可就凉了。” 这在外面不比家里。 家里有地炕暖道,暖和。 可这外面,饭菜稍微放一会儿就凉了。 陆远却是靠在车窗旁,翘着二郎腿一脸坏笑道: “那姨喂咱呗~” 宋美琴一怔,随后便是娇滴滴的给了陆远一个白眼儿,随后便是娇声道: “张嘴~” …… 后半夜,两点多的功夫。 众人已经到了泰宁县的地界。 众人是快马加鞭回来的。 按理来说是晚上要在中途找个县城住下。 不过,不管是陆远也好,还是宋美琴也罢,都惦记着回家呢。 就也没住,连夜往回赶。 这晚上都没停下来吃饭。 不管是赵家的人,还是陆远跟宋美琴,都是在路边买了些吃的,就在路上解决了。 说起来,现在官道上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。 并且,这种小摊儿也是越来越多了。 就如之前陆远所想的那般,三轮自行车出来后,买到的人有不少都拿来送货。 现在官道上的人真是特别多。 这来来往往送货的倒爷多了,这路边摊自然也多。 特别是什么呢。 这以前夜里大家基本上都是不出门的。 毕竟,有邪祟嘛。 大家晚上出来怕撞邪。 但现在人一多,倒也不怕邪祟了。 晚上就看到这官道上一片一片的光点。 那三轮车上驾着个灯笼。 在一些临近县城的官道上,有时候甚至会堵车。 实在是,这骑着三轮车倒腾货物,赚的钱真是太多了。 陆远打听了一下,一些个倒爷,从泰宁城运送到省城一三轮车的货,差价能赚到两三钱银子。 这啥概念? 就算在陆远的巧烟工厂一个月,也就才三钱银子。 这要是行情好,就这么几天,就顶得上旁人一个月赚的。 当然这是行情好的时候,一般是赚不了那么多的。 但就算是一般情况,一趟下来,那也是一钱左右。 怎么着都是比正常上工的工人,地里种地的要赚得多。 听宋美琴说,这现在一辆二手的三轮车在外面卖的比新车还贵。 即便现在厂子已经增加到了三千人。 但是产能还是完全跟不上需求。 这三轮车真的太火了。 这是好事儿,不过,倒也要警惕另外一件事。 就是人人都去当倒爷了,粮食谁来种? 到时候粮食不够了,怎么整? 但是仔细想想,其实也没啥事儿。 毕竟当倒爷那也是需要本钱的,伱要先买三轮车。 还得熟悉周围县城的商品物价。 一般的平头老百姓,一辈子都可能没出过镇子。 另外就是这现在倒爷怎么着都是赚。 那是因为数量不多。 等数量多了,就没那么容易大赚特转了。 不过就是,要警惕一下。 这东西要是成了风。 谁都不惦记着种粮食了,都想着去当倒爷。 这春播的时候不种粮食,全跑去当倒爷了,那一年地里就没收成了。 但话又谁回来了,你管天管地,还能管得着人家拉屎放屁吗。 这东西现在有赚头,自然所有人都想搞。 就好像老朱搞海禁。 老朱这海禁跟清朝那闭关锁国不一样。 老朱搞海禁就是因为当时种地赚不到钱。 这东南沿海的人不种地了,这些人全跑去海上赚钱,这地就荒废着。 而等帝国稳定了,后面到了永乐帝有粮食了才放开。 这说来说去还是粮食问题。 自己那《神农》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场了。 陆远寻思着…… 你说,这些人不种地…… 地又荒废着。 自己就算成了县官儿,那也不可能就拦着不让人当倒爷哇。 特别是,这东西也不光是泰宁城这样做。 其他周围县城也是一样的。 所以陆远琢磨着…… 既然大家现在不想种地了,觉得种地不挣钱。 那要不然…… 自己全买来? 准确的来说,不是买。 是要。 是借。 真不是抢。 毕竟这庄稼户手里有地,他要是不种的话,那每年还是要交税负的。 交不上粮,那就得交钱。 咱这大手一挥,你地给我用,你每年不用交钱了。 这不得一帮人上赶着把地给自己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