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怎会如此严重?” “有咱在,尔尔藩王怎敢…” 说到一半,朱元璋意识到什么,瞳孔猛缩,垂下眼帘。 若是他不在人世,眼下的藩王势力又将如何? 所谓大明藩王,他作为帝王,自然知晓其权利不小,不仅可领三护卫军,还可以奉旨监护都司卫所,更是能够内充镇守,外备征讨。 正是因此,朱格才有了能够绞杀草原精兵的强大骑兵,甚至能够一人出兵不顾朝堂杀敌的权利。 于大明藩王制度,这些是在正常不过了。 可是转念一想,若是朱格那日攻打的不是元军,而是皇都呢? 亦或是,今后的藩王,打着什么堂皇冠冕的名号站出来造反呢? 越想越细思极恐,朱元璋的呼吸也不免沉重。 “既然如此,你再给咱说说,这藩王制度于眼下,以及未来,会如何影响国祚,拉垮我整个大明?” 朱元璋扶着支撑偌大偏殿的宽厚柱子,又是咳嗽几声,抬起眼皮问道。 “凡事皆有利有弊,更何况是藩王制度这柄利器?” “您可以压得了一时,难不成还要压着一辈子?” 朱格沉沉回应,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太过常见了,有时候并非是一个制度用的好,或者本身好,而是颁布此举的人地位有多高,令百姓百官有多崇敬。 一切制度皆取于当权者,而非本身。 因此缘由,很多好的制度反而被摒弃,因为后世人根本不明白这些制度对于当权者的要求有多高! “咱知道你有看法,速速说来。” “别卖关子。” “今日,可真是让咱听到了真正为国为民的谏言了。” 朱元璋多少感慨,谁能想到,这么多年,除了那一个死去的兄弟,这还是第一个有人在他面前说了这般话语。 还是他的儿子。 还是他曾经毫不过问的儿子。 不过,他还是老脸一红,毕竟他居然要问一个小辈,还要看重此子的说法。 “藩王制度有四弊。” 朱格低头看向地图,看着那些未来因靖难之役而引发的战乱,甚至是之后更加深受藩王制度所影响的大明末期而丢失的汉人土地。 他稳住心神,继续说道:“其一,削弱了我大明朝堂可利用的权利,远在天边的藩王拥有自治权,大大地将我朝堂之权利减弱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