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1120章 番外篇 娜娜上集 光阴似箭,一眨眼,两年过去了。 两年时间,对一部分成年人而言,无非就是家里那点事,上班那点事,娘家、婆家亲戚的人情往来而已,变化不大。 阿青家的三胞胎四岁了,在她家农场读幼儿园大班。 据她描述,三胞胎已经能够完整地讲述一件事的过程,或者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。并非她家的孩子特别聪明,而是幼儿园的教师们特别耐心和聪明。 不仅她家的三胞胎如此,还有几家的孩子也一样,跟不上进度的留在中班玩耍。 自从阿青在农场开了幼儿园,大谷庄的村民乐坏了。 原因有两个,首先离家近,孩子上学方便;二来,和阿青家的孩子一起读书,那师资队伍的质量比普通幼儿园高,年轻人们也常说什么精英教学啥的。 老一辈不懂,只知道孙儿们上学方便且安全,学的东西比外边学校的多。这一点,是村里的家长们看到自家孩子在亲戚家的表现,得出的结论。 因为亲戚们都夸自家孩子有礼貌,动手能力强。 有些村民的亲戚很是心动,也想让自己孩子来大谷庄学习。可惜,农场的幼儿园规模小,不招收外村的孩子,谁来说情皆枉然。 噗哧,丁寒娜看到这里笑了。 她的意思是,等大谷庄的新生婴儿少了,这间幼儿园就可以功成身退了。 她施恩不望报,你好我好大家好,才能治好大家的眼红病和穷病。不然,穷则生变,有人变得勤快努力,有人作奸犯科,在富人手中抢食,不得安宁。 像阿青的这种做法,新生代可能会认为她仗势欺人,为村里做的一切属于资本家施舍给乡民的嗟来之食。 看完万燕在朋友圈的新动态,丁寒娜删掉自己的访问记录,轻吁。在后院的廊下泡着从农氏买的茶,细嗅氤氲茶香,浅斟慢酌,享受着下午的宁静。 对,万燕结婚了,对象是一名创业失败的男青年,想求丁大爷指点迷津。结果老人避了他一年多,在两人确定关系后才回雷公山给他算了一次命。 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,爷爷老是这么骂她。 丁寒娜曾经戏言,八成是他没送礼、不懂拍马屁的缘故。江尧也曾劝他,姿态不要端得太高,适当地矮身做人才有成功的希望。 谷妮在群里笑说,阿青明明给村里做了很多好事,但令人深刻的总是她刻薄的一面。老一辈的人看得透,会念着她的好,但新生代恐怕不会领她的情。 所以,她做好事,亦是为了自己一家的生活安定。至于受恩者忘不忘,那是别人的事,她管不着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