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再饮千杯解愁-《大宋骄阳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寂夜,繁星。

    周邦彦漫步在夜空下,独自欣赏夜的孤寂,星的杂乱。

    深秋的夜,略有寒意,周邦彦紧了紧衣服,思绪便飞翔。

    自初见李师师后,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油然而生。

    她就上老天迁入尘世间的音乐仙子,能用歌喉将词和曲演唱到天衣无缝的地步,有此佳人是我周邦彦之福,更是大宋音乐界之福。

    后来二人独处,共同填词作画,饮酒品茶,弹琴唱歌······这一切都让周邦彦觉得自己的精神达到了天与地的和谐,心灵在不断相互沟通中净化了许多污垢,尽管年逾花甲,然浑身充满艺术细胞,文思泉涌,佳作不断。

    慢慢的,他更是喜欢上了与师师亲密相处的日子,有些迷恋,甚至有了依赖。他渐渐觉得填好的新词,谱好的新曲,若没有李师师唱出来,便觉得如牛嚼牡丹了无情趣。

    记得初见她后的一天,他用绮丽的文字,甜蜜的言语,说出了相见恨晚的情愫。于是他像一个急切想去外面玩耍的孩童,急急忙忙把作业向先生展示,拿着填好的《玉兰儿》急匆匆去见她,以便聆听那扣人心弦的歌声……

    我怎么了?

    莫非······周邦彦不由的摇着头笑,到这种年龄了,完全可以当她的爷爷了,怎么还会有这样幼稚而过分的想法,简直可笑到无耻。

    强行割断了思绪的周邦彦静望着夜空,他强迫自己拉住奔驰的思绪,不去想那种感觉,但口却不争气吟诵《玉兰儿》:

    “铅华淡伫新妆束,好风韵,天然异俗。彼此知名,虽然初见,情分先熟。炉烟淡淡云屏曲,睡半醒,生香透玉。赖得相逢,若还虚度、生世不足。”

    情感像是一根灵魂附体的花藤,缠绕在周邦彦心中提不起放不下。

    他轻叹一声,自己的感情何时变得如此脆弱,曾经在文人雅士中自负著称的周美成,居然在无声无息中被一个小丫头片子占据心头,而且相思像是晒在阳光下的盐水,越来越浓,直到结晶出一粒粒盐粒,仍掩饰不了那无尽的渴望。

    哎!

    天意不做美,如果她早生三十年,何苦让这段相思变成游子飘荡在外面······一股相见恨晚的孤独涌上心头。
    第(1/3)页